哪裡看的到拍賣價值上億歐元的油畫?

維也納最著名的將軍薩沃伊的尤金親王Prinz Eugen von Savoyen的夏宮歷時十年建成:美景宮Belvedere建築群最終於 1723 年隨著上宮的竣工而完工。2023年是美景宮落成 300 週年,該品牌致力於其自身的歷史。作為建築群和博物館,美景宮 一直代表著各個時代的權力和代表:作為宮廷節日的背景,有時作為皇家住所,也是奧地利1955 年時國家條約簽署協議的場所。現在成為博物館展示了多樣化的用途。 300 年來,維也納的美景宮Belvedere 一直是藝術的中心。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館之一,也是維也納第一個當代藝術博物館。擁有獨特花園的巴洛克式宮殿建築群至今仍是遊客愛好的重要場所。 2023年初維也納美景宮和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的聯合展覽追溯了克里姆特的藝術先驅和同伴。它展示了克里姆特、梵谷、馬蒂斯和許多其他人的作品。在展覽的準備階段博物館通過奧地利國家電視台洩露了一個小小的轟動。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Gustav Klimt) 的畫作《水蛇 II》將近 60 年來首次在維也納公開展出! 真是高潮迭起的電影情節! 從免稅港回到博物館 這幾年來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Gustav Klimt) 最昂貴的畫作《水蛇 II》(Wasserschlange II) 因涉及俄羅斯富翁 Dmitri Rybolowlev 的藝術品交易過程而成為頭條新聞。 據報導,這張油畫的 3 億美元保險價值高於法律規定的 1.2 億歐元聯邦責任限額。因此,美景宮不得不購買單獨的保險。此項保費約為 250,000 歐元:基於每年每千分之一保險價值的 0.6,並與展覽和運輸的持續時間成比例。這高價是博物館無法承受的成本。後來出借油畫的代表人承擔了額外費用,但是作為回報,美景宮必須提供了詳細的技術檢查,包括對繪畫的評估和部分必要的油漆層修復。據說這幅畫從未被重新修復過,整體狀況非常好,幾乎是原始克里姆特的狀態。 被納粹掠奪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水蛇2》經歷了一段堪稱20世紀藝術處理方式的歷史:從一件被掠奪的藝術品變成了一個炒作對象。直到 1938 年 10 月,這幅畫一直歸猶太收藏家珍妮施泰納 Jenny Steiner 所有。這位克里姆特的重要贊助人的收藏,就像她的全部財產一樣,被納粹佔有了。 “水蛇 II”最終通過藝術品經銷商落入納粹宣傳片導演古斯塔夫·烏西基Gustav Ucicky手中,據稱他是克里姆特的私生子。 1964 年,他的遺孀 Ursula … More 哪裡看的到拍賣價值上億歐元的油畫?

貝多芬小徑

地表上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在哪? 那個城市美好到連樂聖貝多芬從德國搬過來後就離不開了! 沒錯, 就是維也納! 貝多芬最有名的習慣就是每天會去散步幾個小時。這次和大家分享一個簡單卻超值體驗的步道- 貝多芬小徑Beethovengang! 一起走樂聖曾經常常散步的路線,還有從葡萄園眺望維也納市區的當地人超愛小酒館Heuriger Sirbu,不要錯過品嘗幾杯葡萄酒啊! 先坐電車D路到終站Nussdorf,這裡就是起點。路標都很清楚,只要往貝多芬小徑Beethovengang的指標走,沿著城市一號步道Stadtwanderweg 1 就會到貝多芬安眠紀念碑,不過貝多芬並不葬在這處,而是在中央公墓。穿過貝多芬公園右轉沿著路標Kahlenberger Straße 走上去就會慢慢發現無敵美景啊! 總共大約3公里的路程,慢慢走大約一小時就會到達小酒館Sirbu。對面也看的到另外一個酒莊Mayer am Nussberg戶外品酒區,很多人喜愛座在那些紅色沙灘椅子享受在葡萄園的時光。 Sirbu是第一個在維也納拿到由國家葡萄栽培協會發布營業執照的小酒館,可以自己釀酒及販售。不過這個傳統要追朔到1784年時皇帝約瑟夫二世下令,維也納的種葡萄者有特權能夠販賣自己釀的葡萄酒。 下酒菜要到自助餐區自己點而且要付現金,推薦一道當地人很愛的料理- Kümmelbraten mit Semmelknödel und Sauerkraut, 落落長的名字,也就是三層豬肉片加上麵包球及酸菜。會點這道菜的話你就是當地人囉! (走路有風喔!) 坐在葡萄藤下眺望美景,喝著新釀的葡萄酒配著下酒菜,然後和家人朋友閒話家常,這種幸福是無價的啊 ! 有機會來維也納的話,來走走貝多芬鍾愛的散步路線,應該也會給你一些感動喔! 

先跑偷窺的快感

Sneak preview 是在活動正式開放前,讓少數邀請的人先嚐鮮的特殊體驗。例如電影上映前有活動贊助商及媒體先欣賞影片,贊助商就會有比別人早偷窺影片的快感,媒體也可以大作文章替影片宣傳。 創始於英國倫敦的國際性建築活動「Open House」打造以建築探索城市的體驗行動,1992年舉辦至今,全球已有50個城市串聯響應。在維也納每一年九月的第二個周末都是打開維也納的活動Open House Wien。這個城市美學運動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同解鎖城市中的秘密。透過空間導覽或互動體驗,對城市規畫、建築或設計有更深層的認識和啟發,進而開啟空間擁有者、公共部門、專家學者和當地居民或群眾對話交流的可能。 志工團就像蒲公英,將公益性質的活動傳達出去。身為志工的我因自己負責講解沒辦法在活動的那個周末去參觀建築物,所以Open House Wien會不定期的提供志工sneak preview的機會,這是屬於只有志工才有的特別待遇( 也算是一種動力和補償啦)。 2022年的活動中有開放50棟建築物讓大家解鎖。其中一個秘密亮點是大整修將近四年的維也納美術學院 (Akade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2021年終於完工重新開放 (用力灑花) 。這個藝術學院歷史悠久,起源於17世紀皇帝宮廷畫家開設的私人學院。19世紀時在席勒廣場(Schillerplatz) 由建築師漢森(Hansen)建造了今天的美術學院。 負責整修項目的建築師帶領我們志工團先偷窺解剖室( Anatomiesaal) !!! 是的,有點毛骨悚然的地方啊! 然而當時學習繪畫要了解人體構造是不能隨便去找個人體來切割研究的 (現在也還是這樣) 。1632年荷蘭畫家林布蘭(Rembrandt)完成的油畫,尼古拉斯·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最能表達當時人們對人體構造好奇的程度。解剖桌最上方的木板能夠旋轉,露出大理石的下層桌面,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桌子中暗藏的排水孔到底是通到哪裡? 加冷筍啊! 既然在這個義大利風格的講堂中就和大家分享個有趣的幕後花絮吧! 整修工程時有大量的工人在工地施工,他們把解剖室取了一個別名叫披薩店,因為中午時他們都來這裡午休坐著吃午餐 (這些人真的是沒有忌諱) 。 再來偷窺一下裸體畫室(Aktsaal)! 在維也納所有和繪畫沾上邊的科目,甚至念建築都必修裸體繪畫課程。因此這個畫室中的暖氣必需很強,脫光光的模特兒才不會感冒。聽學院的員工說他們以前還把一隻西班牙馬術學校的利皮讚馬(Lipizzaner)帶進來畫室讓學生素描,太顛覆了我的想像。 當然所有建築的專業知識也不會漏掉,例如維也納法規規定公共建築物必須是無障礙空間,所以設計團隊花了很多心血改建,讓後門有新建的斜坡連接其他電梯等等。清潔整修好的畫廊大廳(Gemäldegalerie)金碧輝煌讓人讚嘆不已,已經有不少網紅來打卡了。 全世界都有打開城市Open House 的活動,最先起源的倫敦市2022年9月8日開始到21日,很多粉絲已經在摩拳擦掌了。更多城市可以參考官方網站: Open House Worldwide: https://www.openhouseworldwide.org/calendar 打開維也納Open House Wien 在2022年9月10-11日閃亮登場,很多密室可能這一輩子只有一次的機會看到喔! Open House Wien: https://openhouse-wien.at/plan 秘密口袋名單+最新消息請見粉絲專頁Archmusictour https://www.facebook.com/archmusicvienna Copyright©GAM Grace’s Arch … More 先跑偷窺的快感

消失的職業

曾經聽過老一輩的人訴說童年的生活嗎? 隨著時代變遷,新的科技研發,還有生活型態的改變,很多職業就慢慢地消失了。在拍攝電影時,若故事是發生在兩百年前的歐洲城市,街景就必須做很多功課,考察兩百年前都市人的生活型態,服飾及交通工具,不然很容易牛頭不對馬嘴啊! 一直到19世紀中的歐洲街道還是使用煤氣燈或蠟燭燈,所以當時有點燈人這個職業。點燈人從傍晚開始拿著長梯或長桿子沿著街道工作,有時還要更換燈芯。然而電力普及時發明的電燈取代了這個曾經很重要的職業。同樣的,很多職業默默地消失了。洗衣機取代了洗衣女Wäschermädel的職業(其實現代女性很感恩有洗衣機的發明),工業化使用機器的製造方式取代了很多手工業。從成衣,玩具到家具真是無奇不有。突然純手工變成了稀有的代名詞! 在維也納22區郊區有位熱愛製作手工皂的師傅魏斯先生 (Weiss) ,他的家族在1928年創業,專用椰子油手工製造香皂。在他突然過世後,這個手工業因為沒有家族的年輕人願意接手,眼看家族事業就要永遠消失了。幸好有位同樣充滿熱情的女士巴爾道夫小姐(Baldrauf) 感動了魏斯家族,讓她傳承了魏斯家族手工香皂的祕方,將這職業在維也納繼續發揚光大。不同於很多(手)工業,將工坊設立在郊區的工業地帶,這位勇敢的女士在3區創業了維也納香皂(Wiener Seife)。工坊及店面都位於住宅樓下,周圍還有不同的生活機能,非常多樣化的地區。 我們將畫面轉到有些美國城市的都市規劃: 純粹住宅區,附近完全沒有超市或其他商店,也沒有任何小型工坊或辦公室。住戶必須要開車30分鐘到所謂的大型商業區購物,超大的購物中心加上一望無際的停車場。營業時間結束後商業區就變成了鬼城。好不容易把一整個星期的大採購完成開車回到家,開始煮飯時才發現竟然發現購物單上漏了小東西(深呼吸,不要為小事抓狂啊) 。 第二個畫面: 朋友想脫離朝九晚五的工作,存了筆錢要創業,因為熱愛印製衣服及自己手工製作服飾,想找個小工作室開始經營自己多年的夢想。偏偏房地市場上出租的黃金店面或辦公室都是給中小企業,對一人公司的規模來說空間太大,太貴也不環保。如果工坊不在路人經常流動的地方,那幾乎沒有人看得到店面,不利於銷售(要找到又好又便宜的店面會讓人抓狂啊)。 請鎮定一下! 針對在城市慢慢流失的小型手工業或一人營業公司,維也納的都市計畫做了調整,增加了很多不限制於純粹住宅的空間設計(Quartierhaus) 。在集合住宅的樓下提供一個開放式的、堅固的結構,而且這個空間必須有義務性的提供便宜租金給使用者。空間使用上超越於純住宅,目的是促成空間的多樣化和多變的用途。例如集合住宅MIO是非常受歡迎的複合式住宅。 一樓以上是住宅及中小企業的辦公室及公用會議室,多樣的空間大小適合不同型態的需求。驚喜亮點是五樓的公共空中花園及兒童遊樂區。一樓的店面幾乎都是12平方公尺左右,符合小型手工業及創業者的需求。小店有共用的茶水間和洗手間。所以剛推出方案時所有的店面都被搶租出了。現在有獨立書店,兒童用品店,手工家具工坊,小餐廳,咖啡店,小蔬果攤,甚至小畫廊。多麼活躍的生活空間啊! 和只有純粹住宅的集合住宅區比起,是否複合式的設計更符合人的生活基本需求? 魏斯家族之前做手工皂的工坊已經被拆除,新蓋成了純住宅的集合住家,慶幸的是家族手工藝沒有失傳。然而城市是多元化的空間,會因為人的生活方式不斷的改變。消失的職業或空間也是代表科技及生活型態的變化。食衣住行永遠是連結在一起的基本需求,工作及教育也是基本需求,未來的都市(住宅)規劃是否也要加入多元性功能及人性的考量,讓不同的機能有融入的空間? 看來我們要多珍惜住家附近的小商店,不要讓他們默默地消失了。 Wien Geschichte Wiki: https://www.geschichtewiki.wien.gv.at/W%C3%A4scherm%C3%A4del Seifensiederei Weiss: https://www.hirschstetten.info/beitrag.php?hid=2177

狐狸先生的承諾

還記得暢銷小說手札情緣 (The Notebook) 拍成電影造成大轟動嗎? 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年輕時因出身背景懸殊被拆散,多年後男主角把他們倆個都喜愛的破舊大屋買下,花了很多時間修好,並且被記者拍下照片給報紙報導。當女主角和母親認可的對象交往,正在試穿婚紗的時候,她卻在報紙上看到男主角的相片而昏倒。命運似的重逢,女主角很驚訝地說男主角真的做到了,修好這棟老房屋。 男主角回覆她: 這是我對妳的承諾! 我不知道多少觀眾當下感動到要猛擦眼淚,但是有帶面紙的人一定會加分 (呵呵) 。反正好事多磨,最後一片真心換到兩人一生的承諾。 廢棄的別墅 坐在維也納市的四號地鐵裡,沿路上看到的地鐵站都是奧地利建築師奧托瓦格納( Otto Wagner) 留下的設計。奧托瓦格納以他那個時代的精神塑造了19世紀末維也納市的面貌。不僅透過仍然是當今城市景觀特徵的建築,而且最重要的是經由建築理論和現代城市規劃的思想。 令人好奇的是,這位有名建築師自己的住所會是怎樣呢? 1886-1888年時奧托·瓦格納在當時的維也納郊區許特爾多夫(Hütteldorf)為自己和家人建造了一座宏偉的避暑別墅。他最喜歡的義大利建築師帕拉迪奧(Andrea Paladio) 是這座住宅的靈感來源,因此這棟別墅完全按照歷史主義風格設計。最特別的是他好友阿道夫·伯姆 (Adolf Böhm) 幫瓦格納設計的宏偉的蒂芙尼大型彩色玻璃窗,成為維也納現存最美麗的年輕風格(Jugendstil)大廳。 瓦格納和家人住在那一陣子,在1912年把別墅出售給一位劇院導演。可悲的是1930年代時新主人必須逃離納粹而移居國外,別墅就被徵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奧托瓦格納別墅被改建為納粹在奧地利的辦公總部。希特勒青年團的休閒活動就是從這裡組織的。二戰結束後,瓦格納別墅成為政治炒作對象,成了廢棄的別墅 (好悲情的下場)。 夢幻般的生活 我們從悲情別墅跳到維也納的60年代。藝術家恩斯特·富克斯 (Ernst Fuchs, 德文也是狐狸的意思)和他的第三任妻子成為當時的時尚偶像,金色勞斯萊斯的座車成為他的商標。不論去哪裡高調的夫妻倆都是眾人的焦點,攝影機及閃光燈停不了! 在藝術界活耀的富克斯是維也納夢幻現實主義畫派( Wiener Schule des Phantastischen Realismus)的成員之一。夢幻般的現實主義描述了從薩爾瓦多·達利 (Salvador Dali)的超現實主義發展而來的一種繪畫風格 (狐狸先生和達利是好友)。這種風格出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特別是在奧地利和德國,風格的代表人物幾乎都仍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恐怖而受到心理創傷。常用的主題包括神話主題、宇宙夢境、舊約寓言和世界末日的景象。這也是為何現代的夢幻式偶像劇受歡迎啊,追劇時候彌補真實人生中沒有的那塊遺憾! 1972 年,富克斯收購了一塊受到拆除威脅的廢棄年輕風格寶石,就是維也納許特爾多夫的第一棟奧托·瓦格納別墅。其實這個故事背後是有洋蔥。 重生 恩斯特·富克斯(狐狸先生)1930年出生於維也納,是家中的獨生子。1938年父親因政治原因必須移居上海。母子兩人留在維也納相依為命,是彼此唯一的心靈寄託和依靠。由於種族主義原因不允許他上高中,他接受私人課程,特別是雕塑和繪畫。 戰爭結束後,15歲的他就讀於維也納美術學院繪畫。 富克斯在 1930 年代後期發現了一座廢棄的別墅。那時他還是個家境貧寒的孩子。他承諾母親,等他長大,就會送這棟房子給她。三十多年來,他一直關注著奧托瓦格納別墅。終於在1972 年,他用自己的資金買下了這座大師留下的建築物。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他不僅挽救了奧托瓦格納別墅的拆除命運,而且還按照最好的結構和藝術計劃進行了翻新工程。他也在別墅中加入自己設計的家具,壁紙,門把手等等細節。 三十多年的堅持,狐狸先生實現了小時候對母親做的承諾! 別墅整修好後,母子住在同一屋簷下,一直到母親過世。他除了在裡面的工作室創造了很多維也納夢幻現實主義學院的作品,之後更實現了他畢生的夢想,將住處成立為富克斯博物館,向世界各地的遊客敞開大門。原來,深愛一個人不但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還可以讓自己變得如此強大啊! 每個建築物中都有某個人的人生, 每個空間裡都有某個人的故事。 如瑩帶路,建築走讀 小筆記: Ernst Fuchs-Museum … More 狐狸先生的承諾

維也納小物第二篇

暑假即將開始, 大家已經等不及要出國玩了! 2022年維也納終於又得到世界最適合居住的城市的第一名, 大力灑花! 住在這裡30年, 真心想和大家分享維也納樸實的美好。雖然這個城市不是像倫敦或巴黎那樣的國際大都會, 但是小家碧玉是最適合形容維也納的美。 先帶領大家走到鋪著鵝卵石的弗賴雲廣場(Freyung)  , 位在維也納市中心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四周是蜿蜒曲折的街道。馬蹄聲與許多熱鬧的市場攤位、藝術或漫步的人的喧囂聲交織在一起。附近的建築具有中世紀浪漫主義的外觀。這個氛圍將我們帶入奧匈帝國,也是當科塔斯碩士天然藥草屋1795年開業的時代。 科塔斯天然藥草屋 (Mag. Kottas Kräuterhaus) 一直到今日,維也納弗賴雲廣場風景如畫的氛圍和科塔斯碩士天然藥草屋的原始陳設一樣被保留了下來。進入藥草屋像穿越時空的小旅行,時間就神奇地靜止了。每個木製抽屜中都是不斷接受質量測試的藥草。18世紀末期時維也納人已經到“藥材商店”購買藥用植物和藥方來預防和緩解各種疾病。 在 225 年的公司歷史中,對自然的尊重仍然是最重要的。他們堅持保存和傳遞寶貴的草藥知識,還有經過八代驗證的家庭食譜。所以科塔斯碩士天然藥草屋是當今奧地利領先的藥用茶特色製造商之一,並非巧合。 藥草屋的品種包括 600 多種茶和藥用植物,多到眼花撩亂。我個人感冒時會喝科塔斯博士系列的感冒茶讓身體自然恢復, 或是平常會喝讓女性調理身體的藥草茶。但是在這裡就不多說醫療性的東西囉。伴手禮我會大推水果茶系列,夏日炎炎,盒子外觀設計顏色鮮艷好看,茶包包裝沖泡方便又好喝,全部帶回家了。 Wild Kiss 水果茶內容: 芙蓉,蘋果渣,黑醋栗渣,黑醋栗葉,甜黑莓葉,草莓渣,甘草,玫瑰果殼,維他命  20包茶包 4,65 歐元 Summer Love 水果茶內容: 白芙蓉,玫瑰果,紅芙蓉,橘子皮,蘋果渣,甘草,紅菜頭,天然草莓味,草莓渣 20包茶包 4,65 歐元 , 而且是有機的喔! Tropic Feel 水果茶內容: 蘋果,蘋果渣,木槿,烤菊苣根,檸檬皮,橙皮,酸化劑:檸檬酸,天然芒果香氣,橙油,檸檬油,芒果果粒 20包茶包 4,65 歐元 , 也是有機的喔! Fresh Idea 水果茶內容: 檸檬草,芙蓉花,香蜂草葉,薄荷葉,路易波士,檸檬馬鞭草 20包茶包 5.6 歐元 , … More 維也納小物第二篇

被遺忘的歷史

天氣好我總喜歡出門爬山,走走看看。維也納郊區的Leopoldsberg 利奧波德斯山是我鍾愛的路徑,因為一路上有葡萄園,而且爬越高能看到的景色越美。最高點可以眺望多瑙河,還有遠方的風力發電機。像往常一樣我經過熟悉的小酒館Heurige往山上爬,穿過樹林的路上發現鮮豔的紫色花朵。美到讓人心花怒放啊! 一路上看到不同葡萄種類的標示,告示大家這些葡萄園都是Stift Klosterneuburg 克洛斯特新堡修道院的屬地。在歷史上基督徒很愛貢獻家產給教堂,有的捐錢或捐地,幾百年下來很多教堂幾乎富可敵國啦! 請不要小看這個修道院,他們不但可以自己釀酒販賣酒,多瑙河岸邊的地幾乎都是修道院的財產。 爬到山頂看到一個紀念碑,多年來我走過幾百次卻沒停過好好看一眼。今天紀念碑上和地上竟然有鮮花! 仔細一看真是汗顏,原來是獻給 1683 年解放維也納的烏克蘭哥薩克人的紀念碑! (Gewidmet den ukrainischen Kosaken den Mitbefreiern Wiens 1683)! 哥薩克人 Kosaken 是一群生活在東歐大草原(烏克蘭及俄羅斯南部)的游牧民系,在歷史上以驍勇善戰和精湛的騎術著稱,為支撐俄羅斯帝國於17世紀往東擴張的主要力量。從16世紀開始,斯拉夫哥薩克人建立了自己的定居點和社區,成為農民,他們不得不為抵禦亞洲游牧民族的頻繁襲擊而戰鬥。在17世紀,哥薩克酋長國在烏克蘭成立,該國與波蘭的統治對抗,後來成為俄羅斯沙皇帝國的一部分。直到18世紀,俄國和烏克蘭的哥薩克人都部分獨立於沙皇帝國,然後逐漸作為自由騎兵部隊併入俄羅斯軍隊。 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進攻維也納城。當時由波蘭國王約翰三世之一帶領的救兵,包含烏克蘭哥薩克人的部隊將土耳其人攻退。奧烏協會執行主席鮑里斯·賈明斯基(Borys Jaminskyj)是第一個人意識到,若沒有烏克蘭就無法維持歐洲。烏克蘭哥薩克人因勇敢而受到稱讚。例如,法國朝臣弗朗索瓦·達萊拉克(François d’Aleyrac)在日記中寫道: 我經常聽到國王稱讚這些哥薩克軍隊,當他離開戰場時,命令王后立即派出新招募的分隊追隨他[……]總之,人們不得不相信維也納的拯救完全取決於哥薩克人! (D’Aleyrac,引自:Sawtschak 2003:16f)。 1684 年 2 月 2 日,在梵蒂岡的教皇禮拜堂舉行了莊嚴的儀式,以感謝“哥薩克人戰勝土耳其人和韃靼人”。因此,烏克蘭人可以為他們參與歐洲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而感到自豪。 哥薩克Kosarken紀念碑的豎立旨在強調烏克蘭人在“從伊斯蘭教中拯救歐洲”中的“非凡勇氣”、“偉大的勇敢”和功績。 1683 年的另一位“烏克蘭英雄”,據說是維也納第一位咖啡師,格奧爾格·弗朗茨·科爾奇茨基(Georg Franz Kolschitzky) 。傳說中Koltschitzky 在維也納開設了第一家咖啡館,可惜這不是真的。這個傳說最早是由皮亞爾作家戈特弗里德·烏利希神父在其 1783 年出版的《土耳其第二次圍攻維也納的歷史》一書中傳播的;據說 Koltschitzky 在當時的 Schlossergassel 開了這家最古老的咖啡館(在後來的房子“Zur blaue Flaschen”,大約 1 樓-im-Eisen-Platz 4)。 2022年2月24日清晨烏克蘭被俄國攻擊。每一篇報導都讓人心碎,戰爭之下受苦的只有無辜的普通老百姓。電視報導很多住在維也納的烏克蘭男人竟然坐公車回去烏克蘭的前線為國家作戰。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歷史上的計載,非凡勇氣及偉大的勇敢真的是烏克蘭人的天性。可惜發起戰爭的人不會從歷史中學取教訓。 希望戰爭快結束! Peace! https://www.oeaw.ac.at/More 被遺忘的歷史

一曲走天下   

一月十日是奧地利音樂家安通·卡拉斯(Anton Karas)的忌日。雖然卡拉斯的音樂不是像莫札特或貝多芬的古典音樂那樣有名 ,但是在現代電影史上卻有偶像級的地位喔! 先述說一下The Third Man (Der dritte Mann) ,中文翻成 《黑獄亡魂》,是一部1949年上映的英國黑色電影,由卡洛·李執導。這部片於1950年度的奧斯卡金像獎中提名最佳導演、最佳攝影(黒白電影)、最佳剪輯三項,並獲得最佳攝影(黒白電影)獎。 此外也曾在英國電影學院所評選的「百大英國影片」中名列第一。咳…咳 , 還沒看過的人請默默把這部影片放在必看影片口袋名單裡。 故事舞台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被美英法俄四國分割統治下的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一位無名的西部小說家霍里·馬丁斯Holly Martins(約瑟夫·考登Joseph Cotten飾),由於受友人哈利·萊姆 Harry Lime(奧森·威爾斯 Orson Welles 飾)的工作委託邀約,意氣風發地來到維也納。但來到萊姆家造訪的馬丁斯,卻被門房告知萊姆已經在前一天因車禍而死。 出席萊姆葬禮的馬丁斯,在那裡與英軍的凱勒威少校Major Calloway(屈佛·霍華 Travor Howard 飾)結識。少校告知馬丁斯,他的朋友萊姆實際上是個在從事黑市交易,盜賣假藥的惡徒。對此事無法置信的馬丁斯,基於對萊姆的友情,決定查明事實的真相( 討厭,你怎麼可以這樣欺騙我? )。 1996 年時我的私人德文老師送我的聖誕禮物,就是The Third Man 的錄影帶。 說真的,影片內容對16歲的我來說太黑暗了,可是影片中的主題曲Harry Lime Theme,我卻印象深刻 。 現在只要哼一下這個曲調,很多人都知道是這部影片的主題曲。然而,這首主題曲就是安通·卡拉斯一曲走天下的證明(馬上可以退休了)。 1948年的時候,原本默默無名在小酒館演奏齊特琴的卡拉斯被導演卡洛·李發掘去演奏電影的配樂及主題曲。高價的合約讓他毫不猶豫地去倫敦完成了任務。電影上映後不僅一炮而紅,還展開了他的國際事業。當時紅到全世界,甚至有人說是那部是齊特琴電影。 齊特琴(德語:Zither)是一種弦樂器。結構演化自中世紀撥弦樂瑟(psaltery),流行於奧地利的蒂羅爾(Tirol)。琴由一個形狀扁平的木質共鳴箱,再加上4或5根的旋律弦和37根的伴奏弦所組成;旋律弦靠向彈奏者,用左手手指上的撥子彈奏。伴奏弦則可用任何一隻手的手指彈奏。齊特琴常在輕歌劇中表現情節的鄉土氣息。在很多奧地利民謠中都可以聽到齊特琴,而且演奏者穿傳統服飾的話更有感覺。因此如果有人在小酒館點曲選擇哈利·萊姆主題曲的話,整間用餐的氣氛馬上熱了起來。 在普拉特中的摩天輪是影片中一個重要的場景,所以吸引了很多影迷來朝拜。這個1897年建造的摩天輪還在使用中,因為安全考量必須減少包廂的數量。在太陽快下山時上去摩天輪,不僅能欣賞日落,還能看到萬家燈火的美景。 包廂升到最高點時,我用耳機聽電影的主題曲,欣賞著充滿歷史的維也納及快消失的夕陽,幸福感爆棚! 上癮了嗎? FB 粉絲頁Archmusictour : https://de-de.facebook.com/archmusicvienna

維也納小物第一篇

2021年開始來點輕鬆的話題吧!疫情持續那麼久,大家好好儲備精力準備下次的旅行。 長住在維也納的我,被很多人問到奧地利玩,除了巧克力夏天會融化不方便帶回去送人之外,還能帶什麼又特別又小型的東西回去和家人及朋友分享。哪裡找得到cp 值高的小物?而且不是在亞洲也買得到的東西,例如史瓦洛世奇水晶。畢竟行李箱的空間和重量有限。我就分幾篇介紹有趣的小物讓大家做做參考吧! 歷史茶店Schönbichler薰比合樂 1870 年開始經營的茶行,在那可以找到特別的味道,不論是茶或酒,只要和味覺有關的東西都有。茶店裡的裝潢古色古香,最喜歡他們古老的大茶葉罐。Sacher Mischung 沙河特選茶是我固定帶給國外朋友非常有維也納特色的茶。Sacher Hotel 是維城有名的高級旅館,這特選茶是為這個旅館的點心特製調配的。大吉嶺紅茶混合中國錫蘭茶配上香檸檬,一個讓人難忘的維也納傳統香味(口味)。價錢100克包裝5.7歐元算親民。 茶店裡面也有賣很有特色的茶葉罐,例如克力姆林系列的畫很能代言奧地利文化。每次經過這裡我一定會和茶店的櫥窗行注目禮,光是看櫥窗的擺飾就很療愈。 網址: https://www.teegschwendner.at/tee/shop_sb.mfpx 查看文章 地址: Wollzeile 4, 1010 Wien 維也納香皂 Wiener Seife 從2006年開始堅持手工傳統做法的肥皂工作坊。70多種的產品從有機肥皂到洗頭皂,甚至還有男士刮鬍皂。我自己喜歡用四個一組的維也納美味Schmankerl 小香皂組合。Wiener Duft 維也納香味的靈感來自剛洗好的床單,春天剛開的花香和綠草的味道。 Blaue Donau 藍色多瑙河,充滿著河邊的清香。茶玫瑰也是我一向鍾愛的香味。這一組還有檸檬油香皂,清香的非常適合在熱帶地區使用。這組價錢16.5歐元, 店中還有10歐元以下的小禮物組合, 每種預算都可以找到適合的東西。其他有機的香皂在網站看得到,但是聞不到。所以,來維也納玩的話要到那店裡聞香喔! 喜歡的話就把維也納的香味帶回家或作伴手禮吧! 網址: https://wienerseife.at/     地址: Herrengasse 6 – 8, 1010 Wien+ Hintzerstraße 2, 1030 Wien (肥皂工坊兼店面) 糖果工坊 Zuckerlwerkstatt 五彩繽紛的手工糖果加上不同主題的創作激起讓人想嘗試所有水果味道的好奇心。在市中心的店裡還可以看到現場製作手工糖果的過程喔!很特別的是按照120年前糖果師父黑樂Heller的傳統調味製作的馬賽克磚糖。三種不同的花色有檸檬,櫻桃及蘋果的口味。好吃到真是欲罷不能。價錢上100克12.9歐元。工坊裡面還有不同造型的棒棒糖和水果軟糖,光是看到繽紛的糖果就覺就很療癒了。每個季節都會有限量主題的糖果推出,情人節到聖誕節都有。當然也有維也納主題的糖果,玻璃罐裝100克6.9歐元可以當伴手禮,很特別喔!若怕玻璃罐破的話有真空包裝也省重量6.5歐元,也是不錯的選擇。 網址: https://www.zuckerlwerkstatt.at/ 地址: 維也納Herrengasse 6, 1010 … More 維也納小物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