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身!馬車房變百眼巨人

城市和人類一樣都會有世代交替。城市是活的組織,會隨著人的變遷而荒廢或是擴張。同樣的,某個房子被拆除後,改建新的建築物,常常在挖地基的時候才發現超多地底下的秘密。 前世今生 2003年在葛拉茲的布爾格街15號,為了蓋新的建築物,一棟被列為古蹟保護的老房子(Kommodhaus)被拆除了!雖然有很多人為古蹟奮鬥去抗議,這個很受歡迎的餐廳,一個當地人很喜愛聚會的場所,還是逃不過被拆除的命運。 在挖地基的時候,工作人員在地底發現16世紀時建造的老城牆。經過歷史學家們的搜尋,發現老城牆之後變成皇室馬車車房的地基,甚至之後還成為一個劇院的部分。時光變遷地上物也跟著變身。 新蓋的建築物可是大有來頭啊! 由札哈·哈蒂Zaha Hadid 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自助式旅社,頂著黃金地段加上普利茲克建築大師設計理念,Argos 讓老城突然多了一個八卦的題材。 百眼巨人登場 阿爾戈斯Argos 是在希臘神話中的百眼巨人,也是八卦故事中的一個角色。花心蘿蔔天神宙斯的情人被天神的老婆赫拉變成一隻母牛,並且被交給阿爾戈斯看管,因為他有100隻眼睛,永遠不會全部閉起來睡覺。濫情天神派幫手赫耳墨斯Hermes 去解救心愛的情人。小幫手用優美的聲音讓百眼巨人閉上所有的眼睛睡覺,再趁他熟睡時將他殺死,救了天神的情人。據說赫拉為了表彰百眼巨人的忠誠,將他的百隻眼睛安在了孔雀的尾巴上,因此孔雀的尾巴有了眼睛狀的圖案。 眼觀四方 站在這棟現代建築的對面,馬上可以體會到百眼巨人的氣勢! 每一個窗戶都是量身訂作,不要小看它的重量,每一個單位都是好幾百公斤,需要特殊的結構設計才能把它固定在承重牆上。 自助式的訂房服務全部都數位式在網上解決,只要拿個QR Code就可以進入。在入口處的地上還可以看到一小塊保留的舊城牆。整體來說很簡單的使用設計而且也真的很方便。 公寓分成五個不同的大小,室內設計用顏色區分,每一個公寓裡面都有自己使用的廚房。坐在窗戶旁邊喝咖啡聊天很愜意。大片的玻璃讓室內採光變得很好,偶而看到對面的人也是蠻有趣的。 從外面看附近的建築物,百眼巨人的確是視覺上的衝擊,特立獨行。雖然個人喜好不同,我覺得那是一個特別的住宿體驗。喜愛札哈•哈蒂設計的人請不要錯過朝聖的機會喔! 小筆記: Argos Graz 地址: Burggasse 15, 8010 Graz https://argos-graz.at/

消失的職業

曾經聽過老一輩的人訴說童年的生活嗎? 隨著時代變遷,新的科技研發,還有生活型態的改變,很多職業就慢慢地消失了。在拍攝電影時,若故事是發生在兩百年前的歐洲城市,街景就必須做很多功課,考察兩百年前都市人的生活型態,服飾及交通工具,不然很容易牛頭不對馬嘴啊! 一直到19世紀中的歐洲街道還是使用煤氣燈或蠟燭燈,所以當時有點燈人這個職業。點燈人從傍晚開始拿著長梯或長桿子沿著街道工作,有時還要更換燈芯。然而電力普及時發明的電燈取代了這個曾經很重要的職業。同樣的,很多職業默默地消失了。洗衣機取代了洗衣女Wäschermädel的職業(其實現代女性很感恩有洗衣機的發明),工業化使用機器的製造方式取代了很多手工業。從成衣,玩具到家具真是無奇不有。突然純手工變成了稀有的代名詞! 在維也納22區郊區有位熱愛製作手工皂的師傅魏斯先生 (Weiss) ,他的家族在1928年創業,專用椰子油手工製造香皂。在他突然過世後,這個手工業因為沒有家族的年輕人願意接手,眼看家族事業就要永遠消失了。幸好有位同樣充滿熱情的女士巴爾道夫小姐(Baldrauf) 感動了魏斯家族,讓她傳承了魏斯家族手工香皂的祕方,將這職業在維也納繼續發揚光大。不同於很多(手)工業,將工坊設立在郊區的工業地帶,這位勇敢的女士在3區創業了維也納香皂(Wiener Seife)。工坊及店面都位於住宅樓下,周圍還有不同的生活機能,非常多樣化的地區。 我們將畫面轉到有些美國城市的都市規劃: 純粹住宅區,附近完全沒有超市或其他商店,也沒有任何小型工坊或辦公室。住戶必須要開車30分鐘到所謂的大型商業區購物,超大的購物中心加上一望無際的停車場。營業時間結束後商業區就變成了鬼城。好不容易把一整個星期的大採購完成開車回到家,開始煮飯時才發現竟然發現購物單上漏了小東西(深呼吸,不要為小事抓狂啊) 。 第二個畫面: 朋友想脫離朝九晚五的工作,存了筆錢要創業,因為熱愛印製衣服及自己手工製作服飾,想找個小工作室開始經營自己多年的夢想。偏偏房地市場上出租的黃金店面或辦公室都是給中小企業,對一人公司的規模來說空間太大,太貴也不環保。如果工坊不在路人經常流動的地方,那幾乎沒有人看得到店面,不利於銷售(要找到又好又便宜的店面會讓人抓狂啊)。 請鎮定一下! 針對在城市慢慢流失的小型手工業或一人營業公司,維也納的都市計畫做了調整,增加了很多不限制於純粹住宅的空間設計(Quartierhaus) 。在集合住宅的樓下提供一個開放式的、堅固的結構,而且這個空間必須有義務性的提供便宜租金給使用者。空間使用上超越於純住宅,目的是促成空間的多樣化和多變的用途。例如集合住宅MIO是非常受歡迎的複合式住宅。 一樓以上是住宅及中小企業的辦公室及公用會議室,多樣的空間大小適合不同型態的需求。驚喜亮點是五樓的公共空中花園及兒童遊樂區。一樓的店面幾乎都是12平方公尺左右,符合小型手工業及創業者的需求。小店有共用的茶水間和洗手間。所以剛推出方案時所有的店面都被搶租出了。現在有獨立書店,兒童用品店,手工家具工坊,小餐廳,咖啡店,小蔬果攤,甚至小畫廊。多麼活躍的生活空間啊! 和只有純粹住宅的集合住宅區比起,是否複合式的設計更符合人的生活基本需求? 魏斯家族之前做手工皂的工坊已經被拆除,新蓋成了純住宅的集合住家,慶幸的是家族手工藝沒有失傳。然而城市是多元化的空間,會因為人的生活方式不斷的改變。消失的職業或空間也是代表科技及生活型態的變化。食衣住行永遠是連結在一起的基本需求,工作及教育也是基本需求,未來的都市(住宅)規劃是否也要加入多元性功能及人性的考量,讓不同的機能有融入的空間? 看來我們要多珍惜住家附近的小商店,不要讓他們默默地消失了。 Wien Geschichte Wiki: https://www.geschichtewiki.wien.gv.at/W%C3%A4scherm%C3%A4del Seifensiederei Weiss: https://www.hirschstetten.info/beitrag.php?hid=2177